公司新聞
網站首頁 - 公司新聞
養殖廢水的酸堿中和調節
養殖廢水一般含有較高的磷、氮以及細菌等物質,是一種高濃度COD、BOD、NH3-N、SS,污染負荷較大,可生化性較強的廢水。 在污水處理中通常采用物化法+生物法相結合,既節省成本又提高處理效率及處理結果。 物理法主要是通過篩濾、沉淀、氣浮以及反滲透等對污水中的漂浮物質、固體顆粒等進行處理或固液分離。 化學法包括酸堿中和、混凝沉淀/氣浮、電解、氧化還原、離子交換等,利用化學反應作用,分離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質。 生化法則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,降解廢水中的COD、氨氮等,多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。 這三種方法一般不會單獨使用,而是結合運用。但需要避免在生化中加入過量化學物質,影響微生物的正常生長。 此外,由于養殖廢水多呈酸性或偏酸性,在污水處理中不利于微生物生長,會在生化池前加入少量堿性藥劑進行酸堿中和調節,以達到微生物生長的佳pH值。另外,在進行預處理或后續混凝處理時,為了使化學藥劑能發揮更好的效果,減少藥劑投加量,節約總成本,也會投加堿性中和劑進行酸堿中和調節。或是在出水時達不到排放標準也會進行酸堿中和調節,具體投加量及投加位置、投加作用可視具體情況而定